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但厕所的“脏、乱、差、少”也是困扰我国农村、城市与旅游景区多年的典型问题,尤其是乡村厕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前,推进农村改厕举措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农村户用厕所建设改造还存在推动方式简单化、技术模式选择不科学、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公共厕所仍存在运行管护不够到位、粪污处理不够重视等情况,影响了农村厕所革命的质量和效果。
无论是厕所改造还是排污治理,都离不开技术指导。早在2010 年,闫志英就率领团队开始厕所除臭与无害化研究。闫志英告诉记者:“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景区厕所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海拔、高寒地区缺水、冷冻等难题。”
选择景区合作也是需求使然。以海螺沟景区为例,这里地处高海拔地带,降水多、温差大, 种种因素对景区厕所建设提出了挑战。此前,海螺沟景区一直采用塑料袋打包式环保厕所,这需要景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将打包袋运到90 公里以外的地方进行处理。
研究团队采用高效菌种生物方法实现了粪便的降解。在厕所中加入多种高效微生物菌和高效生物填料,通过微生物新陈代谢,把厕所粪便中的一些有机物变成无机的水、二氧化碳、气体等。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闫志英团队与成都友益佳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海螺沟景区修建了微生物菌种处理的环保厕所。
此举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景区厕所建设与管理中的难题,解决了高原寒冷所导致的缺水冲洗厕所等问题。现如今,在无上下水系统依托的海螺沟景区,环保厕所已经完全可以使污物自然分解、不造成环境污染,厕所内部干燥干净、无异味。